讓孩子動腦筋思考!

孩子不只應該要自己做決定,他們也應該自己思考。如果孩子和你爭辯,不管這會讓你感到多麼沮喪,這起碼顯示孩子能夠獨立思考。


而這也是父母所希望看見的(雖然你可能不覺得這是自己現在所樂見的)。

有一天我和一位朋友碰面,他五歲大的孩子就像一般五歲幼童一樣,故意在那裡胡鬧。我的朋友發火了,而五歲大的孩子也因為被喝止而不舒服。我聽見朋友對她女兒說的一席話,深感佩服。「妳想我為什麼對你不滿?」小女孩想了想,喃喃的說:「因為妳叫我不要鬧,可是我不聽。」現在這小女孩就真的想通了,如果媽媽沒有事先叫她別鬧,媽媽後來就不會生氣。然而媽媽循循善誘,教她自己思考。

我的朋友的確抓住了教導孩子思考最基本的一個要件:問孩子問題。問什麼問題並不重要,不管是問孩子,為什麼喜歡打籃球卻不喜歡踢足球;問他們覺得有一百位賓客參加的婚宴,採用何種形式較好;如何減少全球溫室效應;或是問孩子是否認可美國的中東政策(也許把這個問題留到孩子年紀大一點時)。父母就是要讓孩子動腦筋思考。

再者,要挑戰孩子的想法。不要太過突兀,但是可以問孩子,他們為什麼有某種想法。孩子兩歲大時,父母可以問他們,狗為什麼叫?當孩子十二歲時,父母可以問他們,名牌球鞋那麼貴,他們認為合理嗎?(如果他們認為不合理,那怎能期望父母花那麼多錢,為他們買一雙鞋。嘿,要記得教養守則第21條,有關孩子買衣服的零用錢)。

不斷挑戰孩子,問他們問題,讓孩子爭論、辯論、辯護、質疑。一旦孩子能夠不自覺的這樣做,父母無須再用問題提示他們,你就知道,你已經精通教養守則第22條了


 


 


 


 


 


愛‧上課--自我辨證


究竟什麼人有資格當老師?從小到大都不犯錯?考試永遠一百分?永遠乖乖聽話?

如果以這種標準,我大概只能當工友。

很多家長在看到子女的成績單會說:「你這是什麼爛分數?想當年,你老爸可是每科都考一百呢!」

很多教師也會對學生說:「想當年,我可是每次都考全班第一名呢!」

還好,沒有學生問過我以前是不是好學生。

學生時代,舉凡說謊、偷竊、抽菸、喝酒、飆車、作弊、打架、翹課、破壞公物、談戀愛、成績倒數……學生會做的壞事,我一樣也沒少過。

我曾經天天被叫到導師室、訓導處、教官室懲處,我寫悔過書寫到作文能力大增,但很弔詭的,我也曾當選過模範生,而且是高雄師範大學德育獎第一名畢業,目前還在國中任教。

怎樣才能當老師?

究竟什麼人才有資格當老師?

從小到大都不犯錯?

考試永遠一百分?

永遠乖乖聽話?

如果以這種標準,我大概只能當工友。

偏偏,以前老師心中的頑劣學生,現在卻是學生心中的優良老師。為什麼?

只因為……或許我反而了解他們。

了解學生比教書重要

從小到大,求學過程一直很順利的老師,可能很像單細胞草履蟲,例如他們認為考試作弊的學生一定是不長進,但對於我來說,這反而是長進的跡象。

如果不長進,學生根本會交白卷。會作弊,表示還是希望成績變好,只是行為錯了。因此要幫助學生找出他的問題所在,或許是不夠用功,或許是讀書方法不對,或許是抓不到重點,但至少他不是完全放棄讀書這件事。

我覺得一個不曾做弊的人,怎麼可能了解作弊的心態?如果不了解,又如何去輔導他們?感覺上,這好像把錯誤的行為合理化了,但重點不是要人去做壞事,而是年輕人應該有犯錯的權利,而如何從錯誤中得到教訓及經驗,才是身為教育者應該教導的目標。

教育是「零拒絕」

身為導師的我,擁有這種奇怪的思想,班上自然也產生一些奇妙的化學變化。

例如:班上的幹部完全採用自願的方式,我先說明幹部應該做的事情,再說明該幹部應具備的人格特質,最後賦予該職位絕對權利,於是,我們班的幹部跟其他班級有著天壤之別。

一般幹部都是由品學兼優的學生出任,我們班產生的都是功課墊底又常被記過的同學。

但,這些學生也有學習的權利。

其實會作亂的學生,有時反而是聰明的學生,只不過可能無心於課業。我一直認為教育應該是「零拒絕」,每一個學生都擁有學習的權利,更何況有問題的孩子,其實往往比功課好的孩子更需要教育。

如果有耐心、有方法的引導這些愛搗蛋的孩子,也許他們日後的成就並不輸當初成績好的學生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愛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