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晚閒逛到格友家"天天吹風部落格"發現了這篇好文寫得真是棒!
相信目前仍有不少家長們還存在著"數字的迷思"
正好給予家長們的數字迷思做了正確的指引。
分數真的這麼重要嗎?光憑分數來論定一個人的成就嗎?
承如格友文章所提到的,也很認同他的說法
有些孩子擅長考試;有些孩子擅長實作;
有些孩子喜歡數學;有些孩子喜歡美勞。
不一樣的孩子有不一樣的長處跟優點。
原本心裡還很灰的irean,在讀完格友的大作後,宛如茅塞頓開
在不同的事情處理方面,其觀念是一樣的。
***** ***** ***** *****
"天天吹風部落格"
因為工作的關係,兩個女兒這學期就沒有跟我同校了。
她們必須轉到家裡附近的小學就讀。
這所學校位於市中心,算是相當大型的小學,
學校一學期只有兩次月考。
考試前,我問了兩個女兒:
「現在轉到這麼大的學校,月考有把握考好嗎?」
大女兒有點緊張的說:「我不知道。應該很難考前幾名吧!同學都有在補習,感覺都很厲害!」
小女兒還是一貫樂觀的說:「我也不知道。同學都跟我玩得很高興,好像忘了要月考!」
結果,上周考試成績出來了。
轉到了大學校,
大女兒還是考了班上第一名。
小女兒的成績,我算了算大概是考了班上二十四名。
我看了她們兩個成績,
小女兒的成績算是「穩定」,因為她本來就這樣了。
倒是有點擔憂的對大女兒說:
「你是新同學,怎第一次就考了班上第一名?」
大女兒也是有點意外:「我本來以為考個五名內就很好了,怎知道可以考到第一名!」
我跟大女兒笑著說:
「剛開始就考第一名,那以後壓力會很大了!」
果然,這幾天大女兒放學回家後,
開始聽到大女兒說:
「同學都說我很厲害,一直問我哪裡補習的?」
我說,你又沒補習,要怎麼說呢?
大女兒又說:「有些科任老師,也開始問我說家裡是作什麼的?爸爸媽媽的職業是什麼?」
我說,那你怎麼說,有說爸爸媽媽的職業是什麼嗎?
大女兒說:「我才不會說的。我只說爸爸媽媽都上班而已。」
我聽了點點頭。
我倒比較喜歡大女兒她能維持前幾名就好,
這樣至少以後學習會更輕鬆點。
我對兩個女兒的課業並不太要求。
因為兩個女兒的個性相差甚多,
大女兒很認真乖巧;小女兒則是活潑迷糊。
以前在那個學校,大女兒幾乎都是考前幾名,
小女兒卻也幾乎都無法考前幾名。
剛開始,太太看到小女兒的成績會忍不住問我:
「為何同樣都是我們生的,兩個卻這麼不一樣?」
其實這個問題,我也想了很久。
我告訴太太說:
「不一樣的孩子,有不一樣的美好!」
既然知道兩個孩子不一樣,為何要有一樣的要求?
有些孩子擅長考試;有些孩子擅長實作;
有些孩子喜歡數學;有些孩子喜歡美勞。
不一樣的孩子有不一樣的長處跟優點。
我記得以前去參觀過二林的一處酒廠。
很有自信的老闆娘對著她們生產的葡萄酒,侃侃而談:
「紅酒跟白酒都是用葡萄釀造的,但是因為釀造方法不同,製造出來的酒也不同!」
「紅酒有紅酒的香醇,但高梁有高梁的濃烈。我們不可能要求高梁能有紅酒的香醇,紅酒能有高梁的濃烈!」
「一瓶昂貴的紅酒,是越陳越香。如果未能堅持到一定年份才開啟,太早開啟也就沒了芬香!」
那時我聽了就很大受感動。
教育何曾不是這樣?
不同的酒類有不同的釀造過程;
不同個性的孩子也有不同的培育過程,
當家長的人不用太急著替自己的子女貼上標籤,
不用因為一次月考考壞就生氣;
也不用因為一次月考考好就高興,
因為我們都還不清楚她到底是紅酒還是高梁!
不過我想,
教育孩子,如同釀酒一樣,
只要給她時間,就都能醇美芳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