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洪蘭:人才使用者在意的教改

天下雜誌 499作者:洪蘭


 


教育的最終目的,在為社會培養出能「被使用」的人才。究竟,人才使用者對當前教育是否滿意?


法蘭瓷的陳立恆總裁在《聯合報》上,寫了一篇文章〈誤人的不是制度,而是價值觀〉,他說台灣二十年來的教改,是失敗的,因為我們革掉了聯考制度,卻沒有革掉聯考背後的升學壓力。我們錯怪了那個相對而言,公平公開,符合國情的聯考制度。


我頗有同感,制度是死的,人的觀念不改,光改制度,以中國人的聰明才智,哪有不鑽漏洞的?


 


為了推甄,各種「長」、各種「服務」都出來了:有專發作業簿「長」、有檢查營養午餐有沒有剩飯「長」;至於服務,更是五花八門,有巡視路燈亮不亮的「社區服務獎」,因為他父親是里長。


但若是改了人的觀念,制度自然就改了。因為人是活的,制度是人在操作,當他的觀念改變時,他在操作上就會有所不同,等成慣例後,這制度就改了。所以改革最重要的,是觀念的改變。


觀念的改變很難,金文中的「世」是三個「十」疊在一起,一個世代三十年,要改變一個觀念,至少一個世代。陳總裁說,他不是教育工作者,他是人才使用者,因此,他的觀點就更重要了。教育,是為學生出社會做準備,使用者的需求,就是教育者的考量。過去工專訓練出來的人才,造就了十大建設,他們會蓋橋樑、建工廠;現在不是了,如今很多工科學生不會用扳手。


 


一個航太相關系所的朋友告訴我,有學生在口試時,強調他對飛機很有興趣,朋友高興地問他,「是哪一種飛機?」學生回答,「全日空」,令他當場傻眼。陳總裁說,我們社會對成功的定義太功利,每個學生都得去擠明星學校的窄門。其實,窄門並不一定保證成功,父母面子問題的成份,恐怕還多些。


我們常聽到父母說「不要浪費時間在那些沒有用的東西上」,不了解只要有學到,都會有用,用上的早晚不同而已。


蘋果的賈伯斯如果當年沒有去上書法字體(calligraphy)的課,蘋果的字體就不會這麼好看;王陽明如果年輕時沒有五溺,「初溺於任俠之習,再溺於騎射之習」,寧王宸濠之變時,他就不可能在四十天之內平亂,並且生擒宸濠。尤其,寧王有四十萬大軍,他只有十六萬人。




若不是他幼時所溺之兵法和騎射,一個進士巡撫,會有本事翻身上馬、連射三箭都中紅心,使底下的武將服他嗎?如果他不懂兵法,他會用反間計,使寧王不直搗京師,而先打安慶嗎?假如王陽明沒有兩把刷子,以明武宗的昏庸,會有大將伍文定,「立於叛軍炮火間,火燎其鬚,仍做殊死戰」,使軍心大振,最後成功嗎?


大家只要想一想就了解,出社會後,學校的分數一點也不重要,最後決定勝敗的,是人品與能力。家長不需為十二年國教擔憂,因為孩子現在學的,不過是基本功而已,他將來要用到的知識還未發明呢!只要有學習的能力,找到自己的路,透過實做與創意,就會成就非凡。(作者為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愛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