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和新老師溝通 停看聽


 


 

  相信每個家長都曾經為了家裡的小朋友要換導師了,而耽足了心。有時候只是詢問孩子,是不是喜歡新老師、能不能適應新同學,雖然聽到的大多是令人安心的答案,但背地裡卻又不免提心吊膽,怕孩子遭遇困難委屈不敢說,或是孩子們不了解自己的行為偏差。很想和新導師談談孩子的事,卻不知如何開始,或是怕讓老師留下壞印象,該怎麼辦??



   其實全天下的父母,幾乎都渴望孩子能得到老師的好感。問題是,這種事急不得,更不能「有勇無謀」。無論是氣急敗壞,像隻咕咕叫的食火雞,或是一把鼻涕一把眼淚的活像劉備再世,往往目的達不到,反而徒然給老師留下負面的印象。



   其實在孩子們換老師時,我們不妨抱著:「持續溝通,慢慢溝通;不說太多,能做盡量做」的原則和老師接觸。也就是說,對於孩子的情況,父母不妨先觀察老師的態度,確定老師不排斥和家長溝通,再擬定溝通的進度。



  在一開始,家長不妨試著和老師談談孩子在家裡的情況,孩子對上學或導師、同學的好感。特別要注意的是,和老師談話時,別顧著自己發表言論,要留心老師的反應和語句。同時,也別一次講太多,或以負面的詞句形容孩子,以免讓老師留下一個「這孩子頑劣」的負面印象,反而形成更難突破的障礙。



   此外,父母再心急,也千萬別試圖以言語、送禮,扭轉老師的觀念或先入為主的舊印象,相對的,可以藉演練或戲劇的情境,先要求孩子配合老師的規定或要求,修正惹人討厭的言行,努力以實際的言行、表現,逐漸改變老師的成見,才是真正奏效的釜底抽薪之道。
   如果老師擺明不希望家長涉入太多,或希望父母「讓孩子自己來」,那麼父母要忍耐不心急,每次和老師接觸的時間更短,同時拉長持續互動的時間表,多知道老師的想法和期待,而不讓老師覺得和家長溝通是一大負擔。



事實上,家長也要有個觀念:「改變自己,永遠比改變別人容易!」所以與其要求別人同理自己的感受,何妨試著先同理別人,和其他家長做朋友,而不是急著指責別人、歸罪別人。



  如果老師歡迎家長參與班親會,那麼家長不妨藉著表達善意、默默付出、不求報償,讓老師留下好印象。再伺機請教老師「如何教導孩子」,並透過孩子的改變(事實),讓老師主動肯定孩子,相信這會比父母一再解釋、澄清的效果更好。     文章出處:南e網


 


 


再過沒幾天學校就要開學了,可孩子放鬆的心全然沒收回,就連我自己也是呢!於是只好祭出誘惑孩子們早點起床的計策來,話說,只要趕在早上9點前起床的人,就能多玩電腦1小時,每天再提早半小時到1小時起床的人,再增加1小時電腦時間,但是,必須先完成每天交派的作業才行喔!(Irean很狡猾厚~


連續執行了多天,孩子們皆能如期9點前起床,就連我也會被叫醒,因為要幫孩子們開電腦密碼啦!(家裡電腦有密碼控管)


離題了~


小三升小四本就不會更換新老師,熟料學校有主任離職,而原班導論年資也夠格升遷,因此就這樣Kevin升上小四後,必須重新再適應新老師,最讓我擔心的是,我該不該讓新老師知道Kevin的特殊狀況,也許新老師老早就耳聞我家Kevin的過人之處,打聽之下,這位新老師的風評兩極化,褒的是,賞罰分明,賞與罰一樣重;貶的是,蛋中挑刺,對學生指桑罵槐(罵學生母親)。


說實在的,Kevin的拗脾氣沒幾人能抵擋,身為人母的我,算是最耐超、最耐擋,雖然有時也會被他傷到心坎裡,說也奇怪,這傷還復原得挺快的呢!未來的一切,也只能聽天命,盡人事了,期望Kevin能愈長大愈懂事,記得馬偕小兒醫師-李松澤是這麼說過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愛琳 的頭像
    愛琳

    阿狄娜健康幸福園地

    愛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