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今天整個下午和Kevin幾乎都待在圖書館裡,我們從下午1點半待到晚上的8點才離開,母子倆從沒在圖書館裡待過這麼久的時間,今天可說是破記錄了,但也辛苦Kevin,給他拍拍手 看得出來這回他可是卯足了全勁給它拼了,想抱個第3名以雪自己的前恥
但我想給Kevin一個觀念,書是為自己而讀,天下更沒有不勞而穫的事,平時若沒有辛勤耕耘,哪來得收穫?讀書也是一樣。我時常譬喻閱讀書籍就像母親懷孕,肚子裡沒有寶寶,哪生得出寶寶呀?閱讀亦是如此,沒有日積月累的閱讀習慣,寫作文時就不知如何下筆呢!
話題扯遠了~~~趕緊拉回來!

【慶幸一】
作者有這樣棒的父母和姊姊們,家人對於這位智商只有70的弟弟,並沒有放棄,反而不斷的鼓勵他,更以樂觀的態度教導他,建立他擁有樂觀的人生觀。 若以現代的醫學角度來看,作者應該是學習發展出了障礙,作者在書中提及當時被醫生判定,即使救醒也可能是植物人或重度智障,且醫生還告訴爸爸:「這個孩子能活就好,不要期待他學什麼,而且最多也只能活三年!」相信任何人聽到醫生這樣的宣判,形同判了一家人的死刑。
【慶幸二】
醫生又說:「作者的腦部分因發炎化濃壞死,神經知覺都尚完好,只是意識不清而已。」簡單說,就是作者他無法透過現今一般的教學方式來學習吸收知識,他不是笨,而是沒有找到適合他的學習方法。 可惜當時的醫學並不這麼發達!
這本書,除了勉勵勤能補拙外,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一直存在的問題:「課業成績不好的學生≠ 壞學生!」身為家長與教學者,當發現孩子有學習障礙時,應盡一步詳細了解孩子的學習狀況,而非一昧的責罵;或許咱們的孩子本是個天才!
最後引用作者盧蘇偉名言做為書評介紹的結束:世界上沒有行為偏差的孩子,也沒有天生不會讀書的孩子,只要能看見自己的天才,發揮自己的專長,每個人都值得期待!
附註:作者/盧蘇偉,現任板橋地方法院少年調查官(保護官)、世紀領袖文教基金會創辦人。
想進一步閱讀內容章節簡介,請逕自點選以下連結,謝謝觀賞!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