芽芽到了兩三歲,走路還是搖搖擺擺像隻小鴨,跌倒的頻率也高得驚人。

去醫院檢查後,醫生說只是腿有點彎曲變形,只要開刀就能改善。
雖然知道只是簡單手術,開刀房外面的媽媽還是忍不住流下心疼的眼淚,而在冷冰冰的開刀房裡,芽芽睜大眼看著灰灰的牆和刺眼的燈光,還有完全沒見過的叔叔阿姨穿梭在她身邊,他們要做什麼?媽媽去哪裡?為什麼腳腳動不了?

終於,所有的害怕轉化成聲嘶力竭的哭喊,停止不住……
手術結束後,芽芽的腳已經和一般的小朋友一樣,但芽芽因長時間大哭造成的沙啞聲音,卻一直都好不了。
另一個醫生叔叔說,芽芽的聲帶壞了…


除了芽芽的故事,你一定也常常在醫院看到害怕上醫院、害怕打針、害怕醫生的孩子,哭鬧不休地和家長上演抗戰的戲碼。


 



 


醫療兒童輔導師 Child Life Specialist 


兒童福利聯盟                              



美國的兒童醫院,針對這樣普遍的需求,發展一種新興的專業,稱為醫療兒童輔導師(child life specialist)。


 


工作的對象是病童或是住院者的未成年子女,專門照顧這些兒童在醫療體系中的心理和情緒。
如同我們上面看到的例子,生病的孩子在生理上已經很不舒服了,往往都還有心理情緒層面的困擾,包括對醫院環境的懼怕、醫療人員的陌生感、對於治療過程的不了解和擔心…等。
醫療兒童輔導師的工作,就是要專門幫助孩子們適應並熟悉醫院的環境、做好治療的準備、對醫療程序有所了解,或甚至是幫助孩子對於住院、生病、死亡等議題,建立觀念,並發展出健康的因應方式。


醫療兒童輔導師的專長領域是兒童發展、遊戲輔導、壓力因應與家庭系統,因此他們會應用這些知識,發展出各種提供適合兒童心理發展的活動,如:遊戲或演練等,幫助孩子面對醫療行為和環境,有更周全的心理準備。


醫療兒童輔導師的工作內容和在醫院體系中的角色:


醫療兒童輔導師在診療日誌上記錄著工作點滴:


「昨天我已經運用照片和影片口頭對吉米解釋過手術進行的流程和細節,今天要讓吉米角色扮演,假裝自己是主治醫師對填充玩具開刀…」


「星期天詹先生的兩個女兒可以來探望他,我會帶她們到手術室參觀,讓她們對於爸爸即將經歷的手術有更多說明、讓她們更多安心…」


「小佩已經出院返家一周了,下週一我會到小佩的學校和她的導師和輔導老師訪談,順便到小佩家裡拜訪,了解她出院後在學校和家裡的適應情形…」


 


在美國的兒童醫院裡,醫療兒童輔導師兼具遊戲治療師、團體動力領導者的任務,為了幫助孩子及家屬更認識病情、克服對病痛的擔憂、減輕對醫院的恐懼感,利用故事書或玩具,透過藝術創作、廚藝、遊戲、休閒娛樂等各種孩子能夠理解且接受的方式,與兒童一起認識醫療環境與就醫行為。

運用對兒童發展的專業,針對每個孩子不同的特質與個性,醫療兒童輔導師設計不同的遊戲,在角色扮演中,孩子有機會表達自我,並藉由互動學習減輕焦慮的放鬆技巧,更熟知就醫流程與可能產生的生理、心理反應,例如:
「你覺得接受注射的時候,會有什麼感覺?」。


除了服務病童,醫療兒童輔導師更細心體貼地與病童的未成年手足,或是主要照顧者患病的兒童一同工作。
邀請孩子參觀醫院、瞭解生病家屬此時可能面臨的就醫情境,學習體諒與尊重他人的態度,扭轉孩子懼怕醫院的印象。
從醫療兒童輔導師的專業工作中,小編看見一門簡單卻深刻的生命教育,值得我們共同省思!


參考資料:


http://www.childrenshospital.org/patientsfamilies/Site1393/mainpageS1393P4sublevel48.htm


http://www.hmc.psu.edu/childlife/services/index.htm


http://www.cincinnatichildrens.org/careers/demand/child-life/default.htm


http://en.wikipedia.org/wiki/Child_life_specialist


http://www.childlife.or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愛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