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人生一定要有的8個朋友》
第一、二章內容片段與格友們分享
逃離空殼媽媽的美姬
美姬的成長背景並不好,她不認得自己的生父,
甚至也不知道媽媽是否知道自己的父親是誰。
美姬小時候,便與母親在一段又一段,
充滿家暴陰影的感情中來來去去,
每一個男人踏入家門之後,都讓情勢每況愈下。
媽媽在美姬心目中是個極度貧乏的女人,
一輩子都在盡所有可能取悅她的男人,
就算對美姬造成傷害也視而不見。
美姬十六歲的時候,
「四號繼父」有了逾矩的行為。
有一天,他把美姬逼到牆角,
用他「肌肉鬆弛、滿是刺青的手臂」
環抱住美姬瘦小的身軀,試圖親吻她。
美姬奮力掙脫,餘悸猶存地告訴母親。
不出美姬所料,媽媽不願相信她的話。
媽媽相信她的男人,不願相信自己的女兒,
從此美姬再也沒有和母親說過話。
接下來六年,美姬自力更生,
起初她與同學住在一起,
然後被當地一個逃家青少年中心收容,
最後她終於露宿街頭。
在她心中,露宿街頭總好過跟個
「空殼媽媽」一起,住在不堪的家庭。
遇見潔西卡
在這段期間,美姬常常出入遊民收容中心,
那裡永遠都會有幾名志工
(通常是立志要改變世界的年輕人),
提供馬鈴薯泥給這些不願開口說話的遊民。
其中一位志工叫做潔西卡,
她對美姬特別感興趣。
每個星期五潔西卡來時,
總是試圖與美姬談話。
一開始美姬心存疑慮,沒有多說什麼,
她以為這個矮矮、壯壯、臉龐圓潤的女大學生,
跟其他人沒什麼兩樣。
美姬看得出來,這些志工學生,
有的是為了增添履歷表上的經歷、
有的是為了讓父母高興,
有的是為了達成學校的要求。
但是潔西卡鍥而不捨的付出,
讓美姬開始感覺到她的真誠,
這份溫暖正是收容所的孩子所欠缺的。
接下來一年半,雖然,
正式擔任志工的期限已經結束,
潔西卡還是繼續探訪美姬。
後來美姬獲得真正面試機會時,
潔西卡還堅持帶她上街採購,
讓她有像樣的衣服可以穿。
當美姬說到她們第一次一起外出,
在百貨公司遇到潔西卡的朋友之際,
情緒變得非常激動。
在一般的寒暄之後,
潔西卡跟朋友說:「這是我的朋友美姬。」
這句話不只永遠深深烙印在美姬的腦海,
我還看出這句話給了美姬多大的動力。
最後花了將近兩年的時間,
在潔西卡的協助之下,
美姬在一家會計事務所擔任接待員,
很快就上手,不久就有了足夠的錢,
可以租下一間公寓。幾年後,
美姬拿到學位,成為查帳員。
美姬自己承認,她或許不像潔西卡一樣外向,
但是自有一套對付數字的辦法,
她很喜歡自己的工作,
並且正一步步邁向成功。
我打電話給美姬進行電話訪談的時候,
距離她獲得第一份工作已經10年了。
她說她找到了工作的熱情,
也很努力證明自己的能力。
美姬知道大家會特別關注她,
也因為她東山再起的經歷,
人們會對她有高度期待,
這是鞭策她繼續往上爬的動力。
在我們進行訪談的時候,
美姬已經是一家大型財務公司的高階主管,
收入可觀。最重要的是,
美姬對自己的人生很滿意,
也建立了自己的家庭。她有一個愛她的丈夫,
兩歲的女兒,還有一個剛出生的兒子。
美姬的人際網絡正枝繁葉茂地開展當中。
當我問美姬:「誰對你有期待?」時,
她答覆我的口氣簡潔明確。---「潔西卡!」
友誼是人類最基本的需求。
事實上,我們天生就有友誼的需求,
我們身處的環境也每天強化著這項需求。
沒有朋友,別說功成名就,
我們連日子都很難過下去。
所以,當絕大多數的人類研究不是鎖定個人,
就是針對團體,反而欠缺一對一的關係研究時,
情況便很令人憂心。
友誼可以為我們的婚姻、家庭、
工作、生活增添重大價值。
就某種程度而言,我們日常所見所感,
都是個人關係的產物。
請環顧四周,看看你能不能找到,
可以在「孤立中」創造出來的東西。
只要稍加思考,你便能發現,
我們是多麼依賴與他人之間的關係。
把人際關係拿掉,
一切事物都將消失得無影無蹤。
不過,當我們想要改善生活的時候,
總是只著重開發自己的內在。
我們努力成為更好的社會人,
努力使自己成為更好的員工;
就算退一步,像模範父母與模範經理人一般,
把重點轉移到開發另一個人的潛能上,
我們大多還是把對方當成獨立的個體,
獨獨略過「關係」這一項。
人們忽視這項學門的結果是:
有數百萬人在婚姻與其他親密關係中,
徹徹底底疏離了!
這也是「強調自我」的環境所造成的問題。
自我教育是教育制度的基礎,
顯然也是一項很值得做的事,
但是,有沒有可能,
現在是該增加其他元素的時候了?
也許,只把重點放在個人太狹隘,
而放在整個團體又太廣泛了。
真正的能量是潛藏在兩個人之間的關係,
這種能量可以創造驚人的報酬。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