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遇到一位好久不見的家長,寒噓問暖間談到如何在班級中陪讀自閉症的孩子,


想到不久前也有導師問我班上障礙的孩子需不需要教室中請陪讀,


也和幾位陪讀的老師談過陪讀的技巧,可見這應是很重要的議題。


其實,我還是主張,孩子能否跟上班級學習,導師是重要關鍵人物。


首先,孩子的座位一定要在老師前面或是立即可以引導的位置,


通常是第一或第二橫排前面的位置較好,有些老師喜歡用攜帶式的麥克風,


則要小心對於聽覺較敏感的自閉症孩子的情緒影響,


麥克風的回受聲音聽起來真的很痛苦。


然後,老師下指令前,一定要注意自閉症的孩子有沒有聽到,


必要時可輕拍他的肩膀(只要孩子沒有觸覺防禦)或是小聲叫他的名字引起他的注意,


一次下一個指令能夠理解的指令,要讓自閉症的孩子知道,老師每次說話時都很重要,


孩子自然就知道要注意聽,不然等一下就會跟不上。老師如果能夠搭配一些視覺的提示策略,


練習一段時間後,孩子應該可以部份跟上班級活動。這樣根本不需要陪讀。


當孩子缺乏社會性注意力,同時在班上學習的組織一直建立不起來,


也許真的需要一位在旁的督促提醒的人,避免孩子一直犯錯。


陪讀的目的首要建立孩子對班級活動的時間流程概念。


何時上課?要做什麼?如何做?何時下課?要做什麼?如何做?


最好透過視覺的時間表讓孩子理解現在上什麼課,


下一節要上什麼課。陪讀的家長,還是要老師合作,


老師要下指令前,稍稍讓陪讀的家長提示一下孩子,當孩子開始專注了才下指令,


陪讀的家長過度的提示,反而變成孩子學會反正媽媽在就好了,我聽媽媽的就行了。


班級的教學中,除了講述外,還有一些活動是需要自己或是和小組互動完成的,


這就牽涉到孩子的組織能力了,如有規則的團體遊戲,如美勞的工作等,


事先說明清楚,這個工作怎麼做,如何做,做到哪裡接著怎麼辦?


班級中,如果家長一直教孩子也許並不妥,


用簡單立即性的視覺提示可以幫助孩子理解工作流程。


一位自閉症的孩子在經過老師說明如何聽寫考試後,


每次考試成績都不錯,讓其他的同學刮目相看。


另一位陪讀的 姜美琪 老師用簡單的視覺提示告知孩子有哪些工作要完成,


當孩子坐不住時,也用視覺提示還有幾分鐘下課,


讓孩子能安坐上課,也都是很好的策略。


  




當孩子的學習適應已經完成,家長要思考如何撤除陪讀的過程,


讓孩子真的獨立進行參與團體的學習。可將引導或督促的責任,慢慢教導給同儕,


只要不影響同儕的學習,同儕應該會很願意幫這個忙。


家長很想要放手讓孩子成長,但卻碰到無力招架孩子問題的老師,


要求孩子家長陪讀怎麼辦?首先考慮老師是不是真的工作量太大,


無法應付班級中這麼多的孩子?還是老師的特教知能不夠,不知道要如何來處理孩子的問題?


如果是前者,家長可以轉換成提供老師助手的支援者,


協助老師處理班級上的雜務,當個愛心家長,順便觀察自己孩子的表現,


但不陪坐在孩子身邊,兩全其美。如果是後者,我想應該要多和老師進行溝通,


老師討論孩子的在學校的狀況,提供老師自己成功介入的策略是什麼,


同時在學校協助老師處理孩子的問題,經過觀察發現真的是自己孩子能力的問題,


那麼,家長就要考慮是不是孩子在基本能力的建立還不足,以致於無法適應大團體,


就要從穩定自己孩子的能力著手。許多家長發現,家長在教室陪讀,反而是給老師心理的支持,


因為老師會擔心自己的處理孩子問題行為時成效不如家長好,


家長不在教室,老師反而心慌。也有 許多的 老師承認自己無法給予孩子個別化的引導,


必須透過家長在孩子旁邊隨時的叮嚀。無論如何,家長切記一件事,陪讀時,勿逾越老師的教學,


遇到孩子之間有衝突時,首先穩定狀況,處理好自己孩子的問題,當下不要指責其他孩子的過錯,


然後再把所有問題的經過告訴老師,由老師來秉公處理,這是對老師的尊重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愛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