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8(日)酷熱的天氣,熱情的太陽,真的好曬啊!拚命地補充水份,臭汗淋漓好燻喔!
新推出的餐點--奶油荔枝燻鴨胸燉飯,我沒吃過點來試試手氣,結果讚啦!
好吃到爆高點,看照片份量似乎不多,實際上正好相反
原本點這道打算與小舒共家吃,可小妮子卻想吃麵
我沒辦法吃完,只好請服務生幫忙打包帶走回家當宵夜
真的,當天晚上我將打包回家的燉飯熱來吃,依舊很好吃 ↓
餐後再去夢時代看清明上河圖展,散步看展活動筋骨挺不賴的
只是塞在車陣中~冏 剛好這角度能拍到夢時代頂樓的摩天輪
小帥與小舒兩兄妹無聊玩拍照,實在有夠寶貝
由於是週日假期,所以今天來看展覽的人潮,如海浪一波接一波
個人覺得看這上河圖展一定要找導覽解說,除非你非常懂這幅畫就不需租借導覽
我們每人多花20元租了4支語音導覽,導覽前30分鐘由導覽人員帶隊看圖解說
就像子母機一樣,由導覽人員講,隊員只要帶上耳機,插上耳麥就能清楚收聽
如此一來,看清明上河圖展覽時才不至於有看沒有懂,走馬看花無趣呢!
聽導覽小姐說:清明並非指朝代,還記得她說:「清明時節......大家會聯想到什麼?」
不管對錯,大家你一言我一語答腔說:「路上行人欲斷魂,也有人說吃潤捲、祭祖...」
但說法卻有幾種版本,我約略記得一點點
第一種:「清明時節」,因為圖畫中有轎子插著花草,據說是古代上墳之後才會有的習俗。
第二種:「政治清明」,皇帝要畫師畫這種國泰民安的畫像。
姑且不論是第一或第二,反正都是在表達那時代市井小民的生活百態
一時間有種很幸福的優越感,好在我出生年代已經有照相機這種產品了
方便家人們記錄著生活上的喜、怒、哀、樂,酸、甜、苦、鹹
會動的清明上河圖特展 高雄展覽
會動的清明上河圖特展高雄展覽今年夏天6/29-9/2於高雄會展中心展出。儘管很多人已經熟悉國寶級文物「清明上河圖」裡的城市風景,但看到、聽到趕路的腳夫真的邊走邊喝、河邊的縴夫拉著船索唱起勞動號子,如此一幅水會流、人會走的電子動態版「清明上河圖」,仍有一股莫名的感動。而這樣的感動,從台北移往台中在至高雄,6月29日-9月2日在台灣的你就能感受會動的清明上河圖特展!
(圖1-華燈初上,熱鬧的橋頂兩旁有人擺地攤做生意,像不像早期台北西門町橋頂的一幕)
(圖2-這張是白天,百姓們上市集購物和做生意的情景)
(圖3、4-大船在運河上,正一步步靠近橋下方,您猜會撞上橋嗎?)
《清明上河圖》是中國最著名的畫作之一,最早的版本屬於北宋畫家張擇端的作品,現藏於北京的故宮博物院。該圖描繪了清明時節北宋京城汴梁及汴河兩岸的繁華熱鬧的景象和優美的自然風光,畫中無論人物、牲畜或屋宇、交通工具都栩栩如生,令人讚歎。
(圖5-橋邊這根像電線桿,卻不是電線桿的它叫什麼?它就是風象儀)
(圖6、那時代的大船槳,必需藉由多位壯男合力划)
(圖7、8-新酒,是喝酒娛樂的地方,正店就是本店,脚店顧名思義就是分店)
(圖9-上河的"上"有欣賞的意思,導覽員說就像是台南的運河,供人們休閒觀賞)
(圖10、11-夜晚白晝的城門呈現圖)
《清明上河圖》原創者—北宋畫家張擇端共用十年畫成這幅巨作,最早由北宋宮廷收藏,靖康之禍後流入民間,歷經輾轉,五度進入明、清皇宮,1931年被末代皇帝溥儀和兩件仿本一起帶至東北,但溥儀也不知何者為真品。1945年被收入東北博物館(今遼寧省博物館)當成贗品處理,直至1950年冬天才由楊仁愷等人從庫房的贗品堆裏鑒定出真跡。
(圖12、13-衙門,一旁的店擠著一堆人是在做啥?當然是替自己卜卦算命囉)
整幅電子畫卷劃分為3個主要區域,分別是和諧城鄉、律動的城市及多彩的生活,且分為晝、夜兩個版本,白晝有691個人物出現,夜間有377人,並參考孟元老所著的《東京夢華錄》,找專人製作音樂及配音,讓畫中人會說話,畫面更生動有趣。原作放大30倍,身歷其境感官饗宴,110公尺長,6公尺高巨大螢幕,12台電影級投影機同時放映,4分鐘一個週期,白天、夜晚場景呈現,畫作「動起來」,重現九百年前北宋首都開封府風華。
(圖14、15-修理馬車的專門店,在那時代馬車是有身分地位的象徵)
(圖16-劉家.......這是家診所,導覽人介紹說這家生意不好)
(圖17-趙太丞家,也是幫人看病的店,與劉家相較,趙家生意比較好)
(圖18-駱隊商隊,趙太丞家的隔壁的四井,市井小民在那取水)
(圖19-這張看得較清楚些,市井小民正在取水裝桶)
(圖20-這個招牌上寫的"解"字,又是家什麼店?我給忘了)
(圖21-久住王員外家)
(圖22-香料正店有三層樓,很像現在的百貨公司,3樓是用餐的樓層,現場看動畫還有人在跳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