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城福安宮 福德正神 降


 


詩曰:端坐養精神  渾忘歲月更


   待人無矯作  處世重真誠


   動亂觀時局  安危繫眾生


   省身求自勵  立業振聲名


 


  一個人在自我的生活中,難免會遭遇許多困難,經過多少紛


爭,或是發生難以解決的問題時,如能想到事有不得,反求諸


己,這句話,你就會立刻覺得豁然開朗,而且每當應用這句話


時,必能發現自己許多錯誤,就會覺得自我的反省,自我責備,


實在是最有益於自己的事。


 


  «反諸求已»這種態度,對於任何人都是重要的。賢與不肖莫


不須要這種修身的工夫。品性高尚的人固然習於向善,但偶爾發


生錯誤仍須賴深切的自省,始能更進一步,至於平常人,因循苟


且,過惡本多,徹底自反的功夫,自然就更可貴了。


 


  自古以來,所有所問高道德厚的人,大多都特別注意的人的


省察和改過,昔王陽明先生謫居龍場,在那裡教了許多學生,他


首先揭櫫出來個教條,其中就有[改過]一項。陽明先生主張人要


修養人格必須[痛自悔咎,洗滌舊染]。要完成這種功夫,當然凡


事先須省察自己的不是,才能成功的。


 


  古人叫人[凡事不得,反求諸己]是極深刻的人生經驗。因為


人往往是忽略自己的病痛的,且看呂心吾先生的話:[人各有抵死


不變的偏盾,慣發不自由的熱病,要能有痛恨之志,密時檢之


功]。天下難降伏的難舌攝的,古今人都做得來,不算難事,唯有


降伏管攝自已卻極為困難。所以聖賢進德修身的重點必放在自我


克制上,就是要人時時檢點自己的過失,而加以改正的意思。


 


  人的過失,多半在喜極、怒極或意志消沈的時候發生,所以


人在特別高興時,要檢點自已,在特別生氣時也要檢點自已,在


怠惰放肆時又要檢點自已。這就是自我省察的要節,因為人在喜


怒哀樂的境地,對事多未能細思結果,一錯便後悔莫及,果能立


即下檢點反省的工夫,一定可以避免許多因衝動而發生的錯誤!


 


  人的行事,要想一帆風順,事前的準備和事後的省察是同等


的重要,考諸先哲理論,為人要日日留意向上,深切加以自省,


便可以發覺自己身上全是病痛。省察的功夫,應該切身力行,而


不可單講理論,為人讀有字的書,卻要識沒字的理,事理並不在


語言文字中,而在日常行事上,所以修已與治人不可分,文章與


性道亦不可分,省察的功夫,須隨事可盡,隨時可盡,隨地可


盡,這就是行有不得,反求諸己的真理了。


 


文章分享處:東照山關帝廟 東照雜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愛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