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兩性教授,請問你青春期以後還會不會長高?」


「兩性教授」是班上同學給弘柏的外號。


自從弘柏在班上做了兩性教育的專題報告後,


大家都喜歡這麼稱呼他,


而他也儼然以兩性教授自居,


每次同學有什麼關於兩性的「疑難雜症」,就會找他解答。


 


這位風雲人物的誕生要從五年級時說起……


通常升上高年級的孩子正要進入青春期,難免對異性好奇;


但是才開學沒多久,


我就發現班上這一個人高馬大的弘柏表現特別「突出」。


他常常有意無意的對同學有言語或行為上的騷擾,


自以為幽默的說有色笑話,幫女生取一些不雅的綽號,


例如:「大波波」、「奶頭晴」、「張作愛」」……


就算老師再三警告,


被「欺負」的孩子仍然不斷的來「申訴冤情」,


讓我不勝其煩。

一天,我靈機一動,既然這個孩子對這類議題特別有興趣,


何不順水推舟讓他來做專題報告呢!於是,我給弘柏期限,


並且提供他幾本參考書籍,請他針對男女身體發育的蛻變、


男女平等、兩性如何合作互助、


如何保護自己免於性騷擾和侵害等議題,


為大家安排一場「知性之旅」。


最後,我對弘柏做了最後的叮嚀:


結論要以關懷、尊重為主旨。


接著的兩個禮拜,只見弘柏利用課餘零碎時間,


頻頻進出圖書館,運用教室電腦,搜尋網路資訊,


並且和兩三名「死黨」蒐集資料,


小組討論,訂出步驟,製作簡報,


安排提問,獎品提供……各項準備一應俱全之後,


他就等著上場了。弘柏果然不辜負我的期望,


頗有大將之風的利用下午兩堂綜合活動,


帶領全班到電腦教室聆聽他們精心準備的課程。


過程中,一人負責操作機器,一人當示範模特兒;


他們就這樣唱作俱佳的在同學喝采聲中完成了這次的專題報告。


緊接而來的是意想不到的效應,弘柏在同儕中獲得了大家的認同,


甚至有同學在日記中表示:「沒想到弘柏這麼有學問!」


從此這個身為「教授」的孩子,和同學的互動變得有禮貌了,


不再隨便消遣調侃別人,以免有失「身分」!

這意外的一課,還持續產生漣漪效應。


上過這堂特別的課以後,


班上的孩子對兩性議題有了特別的關注,


他們熱烈響應學校的「性別平等饒舌歌歌詞大賽」,


而且佳績頻傳;我想,這是因為性別這個話題,


他們早就在過程中有了和其他孩子不一樣的感受。

經過這件事,我發現,順應孩子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不帶任何價值觀批判的教導,


更能幫助孩子自我肯定,接納彼此。

人生本來就是不斷的學習,


我相信給青少年最好的餽贈是給他機會。


愛因斯坦曾經提出這樣的呼籲:


「去思考那生生不息的生命的祕密,


去思考那宇宙奇妙的構造,


並謙卑的試著去了解那在大自然中,


所發展的知識最小的部分──我心的世界。」


 


孩子的可塑性極大,天下沒有不可教的孩子,


只要了解他的長處,讓他有機會學習,他就能適性發展與成長。



 


 



(951210日刊登)文/林慧玲(臺北縣網溪國小教師)


轉載引用http://www.mdnkids.com/academic/detail.asp?PublishDate=2007/5/27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愛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