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晶寶寶變多!原理知多少?


 


中南部小學校園,


最近流行飼養一種名為「水晶寶寶」的新寵物。


說來有趣,水晶寶寶不是生物,


而是一種很像粉圓的化學物質,


只要放在容器裡加些水,水晶寶寶就會膨脹長大,


還會分裂生出其他的水晶寶寶,讓小朋友趨之若鶩。


水晶寶寶到底是什麼東西?


為什麼會有類似分裂、生殖現象?


小朋友玩樂的同時,


應該研究清楚水晶寶寶的原理、特性,


以及潛在的危險。


 


*** *** ***


 


「哇!生了!我看到了!藍色的半透明球,好奇妙呵!」


教室裡熱鬧滾滾,小朋友圍在一起觀察「水晶寶寶」


由一顆分裂成兩顆。


彰化縣湖東國小五年六班的巫佳玲發現,


水晶寶寶有紅、橙、黃、綠、藍等各種顏色,


非常漂亮。


她說:「水晶寶寶會生出另一個水晶寶寶,


好像細胞分裂一樣,好好玩。」


班上同學公認的水晶寶寶專家蔡朝仁,


則養出了一整個鋼杯的水晶寶寶,


他說,因為有好多不一樣的顏色,


每一種都想試試看,不知不覺就養出了這麼多,


而且他發現,溫度高一點,它會比較快生出水晶寶寶。


 


湖東國小自然教師張純芳查了資料才發現,


原來水晶寶寶是一種化合物,吸了水以後會膨脹,


雖然不知道為什麼會生出小寶寶,但是對學生來說很有趣。


學生照顧水晶寶寶,不但可以培養觀察能力,


也會變得比較有愛心,懂得愛護小生命。


張純芳說,尤其當班上有人不小心把別人的水晶寶寶弄破時,


主人就會很傷心,這也是很好的生命教育。


 


雲林縣崙背國中理化教師蘇秀琴表示,


水晶寶寶雖然不是生物,


但對學生來說卻有移情、擬人化的作用。


學生也可以從飼養過程中,認識熱脹冷縮等原理。


 


專家說分明 屬高分子化合物無繁殖力

「水晶寶寶」到底是什麼東西?


國立中興大學化工系教授鄭政峰表示,


其實水晶寶寶是一種丙烯酸樹脂,


簡單的說,就是一種高分子化合物,


最大的特性就是吸水性特別強,


可以在短短的時間內吸收大量的水,


吸了水會膨脹好幾倍,尤其在水溫高的狀況下,


吸收力會更好。鄭政峰舉例指出,


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紙尿片、衛生棉等,


就是含有丙烯酸成分的產品。


小朋友以為水晶寶寶會分裂生出其他的小寶寶,


鄭政峰說,其實沒有這回事,


那是因為丙烯酸樹脂在生產過程中,


有的分子不是很均勻,吸了水之後,


裡面比較小的顆粒受到擠壓,加上吸了水而脹大,


於是從原本的水晶寶寶脫離出來,


讓小朋友以為是細胞分裂,或生出小寶寶一般。


鄭政峰說,小朋友可以利用水晶寶寶的特性,


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例如旅行途中遇到塞車,


小朋友尿急怎麼辦?這時水晶寶寶就可以派上用場,


只要在紙杯或容器中放一些水晶寶寶,


小朋友尿尿後就立刻被吸收,車內也不會有異味。


此外,在修築海底隧道時,要阻擋海水,也要靠丙烯酸樹脂。


鄭政峰表示,小朋友玩水晶寶寶,


不要只聽商人宣傳的誇大言詞,還應該有研究精神,


證實它是否真的可以繁殖、衍生。


只要多嘗試,多研究,即使是不起眼的小玩具,


也能發現許多奧妙原理。


 


鄭政峰表示,小朋友還可以讓水晶寶寶變小呵!


只要用鹽巴脫水的特性,就能讓水晶寶寶縮小,


就像媽媽在包水餃前,要先讓高麗菜脫水一樣,


只要在高麗菜中加上鹽巴搓揉,


一段時間後,就會出現很多水分。


小朋友如果在水晶寶寶中加入鹽巴,


也能讓水晶寶寶裡面的水分排出,


水晶寶寶就會變小,十分有趣。


水晶寶寶雖然有趣,但是它的安全性也引起大人注意,


經濟部標準檢驗局經過試驗,


發現水晶寶寶並非使用食用色素,


小朋友儘可能不要接觸到皮膚,接觸後要洗手。


此外,水晶寶寶有高度吸水膨脹性,千萬不要誤食,


以免因為膨脹發生噎死意外。


為了預防學童玩水晶寶寶發生意外,


臺南市教育局日前行文各校,要求學生不能養水晶寶寶。


不過,教育局認為,雖然學校禁養,


但小朋友在家裡養水晶寶寶,學校卻管不到,


所以還是要學童自己多注意安全,也請家長多留意。


高雄市教育局和屏東縣教育局,


雖然沒有下令學生禁養水晶寶寶,


但是為了避免小朋友長期觸摸水晶寶寶,


發生中毒的潛在危險,因此,也行文各校,要求教師多宣導。


學童因應之道 儘量用眼看觸摸後快洗手

 
 臺南市文元國小一年級林湘穎說,


學校附近的文具店沒有賣水晶寶寶,


所以班上幾乎沒有人養,她的水晶寶寶是補習班同學送的。


她說,從電視和報紙的報導得知,水晶寶寶可能有毒,


所以她答應媽媽,儘量不用手觸摸水晶寶寶。


高雄市勝利國小三年級李季凡說,


學校教師沒有特別禁止小朋友養水晶寶寶。


雖然知道水晶寶寶可能有毒,


但因為很期待看到水晶寶寶分裂出新的水晶寶寶,


所以和爸爸達成共識,如果不用手觸摸,只用眼睛觀看,


就可以繼續飼養,所以家中還有水晶寶寶。


屏東縣崇蘭國小五年級王靜文說,教師在一個月前,


要求小朋友不能帶水晶寶寶到學校,因為很多人上課時,


都會把注意力放在水晶寶寶上,沒辦法專心上課,


影響學習進度。後來教師告訴大家水晶寶寶有毒,


所以她和媽媽約定好,在家裡繼續養,


但是摸過水晶寶寶後,要立刻洗手。


不過,王靜文覺得年紀太小的幼童,


警覺性不高,還是不要觸摸水晶寶寶,比較安全。


 


 



轉載國語日報網站焦點新聞http://www.mdnkids.com/info/news/


張彩鳳、陳玉珊報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愛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