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就是小孩子嘛!


孩子不是小大人,別再一廂情願了!


 


上學期時,小朋友被懷疑是過動兒,由於太過於活潑好動緣故,


幸運之神為我開啟了另一扇窗,


開始接觸有關過動兒的相關資訊、書籍。


引用一 段洪蘭 教授的話來作為開場白,


她說:『孩子不屬於父母,他有他的人生,


父母將他生下,就像一顆種子在森林裡發芽,


父母能給他的就是種子中所包含最好的營養,


以及溫暖安全的生長環境。


身為父母的我們無法決定這棵樹以後的命運,


因為他已經超越上天賦予父母的權限。』


 


社會越來越多元化,能在任何一個領域玩出名堂,都不愁沒飯吃。


那麼,孩子如何找到自己的長處呢?


這要靠父母平時多多鼓勵孩子探索新奇、閱讀自己喜歡的書,


並多給孩子一點空間,思索將來要走的路,


讓孩子在歡笑中探出自己的興趣和長處,


孩子自然就會開創出屬於自己獨有的美好世界。


 


然而許多 家長和 老師對小孩有一種錯誤的觀念,


也就是所謂的「小大人假設」,因此給自己找了不少麻煩。


這種錯誤的假設,往往造成父母的管教失敗,


還伴隨著大吵大鬧的場面,讓大家都很不舒服。


「小大人假設」是假設小孩子,基本上像大人那樣理性,


而且知道做人不可以太自私。


換言之,你把小孩子想成是縮小版的成人,


當他們在無理取鬧或不合作時,


你會以為他們只是因為沒有足夠的知識或經驗,所以才會做錯事。


請您不妨想像一下,當你看見八歲的兒子放學後,


老是欺負妹妹,這時你該怎麼辦?


如果你的兒子真是個小大人,你只要請他坐下來,


平靜地看著他的眼睛,再跟他說明不能欺負妹妹的三大原因:


首先,這樣會弄痛妹妹;再者,他這樣做你會不高興;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項,反問他如果有人這樣對待他,


他會有何感想?然後,你以為你的乖兒子會恍然大悟,


高興地對你說:「對喔!我以前怎麼都沒想過!」


從此再也不欺負妹妹了。這是多麼美好的結局,但是,


經驗老到的父母或老師都知道這是絕對不可能發生的。


 


小孩子就是小孩子,你不能用大人的眼光來衡量他們。


以為可以用一些做人處事的道理,來和年紀很小的孩子交談,


希望他們能因此改善自己的行為,但講理的結果大多是白費口舌。


有時候你說了老半天,根本一點效果也沒有,


還會讓親子間陷入「說理-規勸-理論-大吼-處罰症候群」


說實在的,當父母開始對小孩子大吼大叫、甚至打小孩時,


99%是父母本身在鬧情緒,寫到這裡,


身為父母的我們趕快回想看看,是否果真如此呢?


這種鬧情緒的動怒可能表示:


           1.父母自己不知所措


          2.父母沮喪到理不情頭緒


          3.父母本身有情緒管理問題


也不是在暗示你總是動不動就打小孩,不過呢,


出現打小孩情況最主要的原因,也許就是這種錯誤的「小大人假設」。


 


沒錯,溝通和講理確實是教小孩的方式之一,


但孩子就是孩子,和大人不同。


有一位作家就曾經說過:


「童年是人生中一段短暫精神異常的時光。」


她的意思是,當孩子還小的時候,就某方面來說,


是有一點像瘋子的!


小孩天生就不講理,而且自私,只知道自己要什麼,


不會替別人著想。因此,為人父母、老師者,


就是要想辦法扭轉這種天性。在達成目標的路途中,


大人們要很溫和、有原則(始終如一)、有主見,


當然還要心平氣和。


要如何才能做到這個境界呢?


首先得改變你對小孩子的觀點,抛棄「小大人假設」


使用「認知震撼」的方式。乍聽之下,


你可能會覺得有點誇張、怪異。這樣說吧!


與其把小孩想像成小大人,不妨把你自己假想成馴獸師


當然,不是要你用鞭子、槍聲或凳子等來訓練孩子,


那麼,馴獸師都怎麼做呢?


他通常會選擇一套不需太多言語的訓練方式,反覆進行,


直到接受訓練的動物完成他要求的動作為止。


過程中,馴獸師很有耐性、很溫和,但也堅持原則,毫不妥協。


同樣的,這一套方法也適用於小孩子身上,


直到孩子完成你的要求。幸好,通常不必重複太多次,


小孩就會被乖乖被收服。等孩子的年紀再大一點,


你就可以慢慢導入說情講理的方式了。


但請記住:講理,一次還好,


如果嘮嘮叨叨說個沒完沒了,那又麻煩了!


 


現在有太多父母害怕自己的小孩不喜歡他們。


因此在遇到衝突時,這些父母會解釋、解釋、再解釋,


就是希望子孩終究會明白他們的心意。


但是這種苦口婆心的做法,往往導致出現


「說理-規勸-理論-大吼-處罰症候群」。


要是你的小孩真的能聽你說道理,那就恭喜你了,


那可是極少數的幸運兒之一!最近一項研究顯示,


全美國只有三個這種小孩。


 


「說理-規勸-理論-大吼-處罰症候群」


的確,太嘮叨或解釋太多會讓小孩心煩氣躁,


不易專心,使他們無法與你合作。


現在不是很多人都說「要把情緒發洩出來,不要憋在心中嗎?」


對為人父母者而言,在管教小孩時不要有太多情緒,


如果父母對小孩的情緒是正面的,當然要把它表現出來,


讓小孩感受到,不僅沒有害處,還可增進親子關係呢!


但如果你對小孩的情緒是負面的。


例如:小孩子把你激怒或讓你煩死了,


你可能會對小孩大吼大叫,甚至打小孩。


當父母的人,若動不動就對孩子發脾氣,絕非一件好事。


父母太多的情緒會使管教效果大打折扣,還有另一個原因,


當孩子還小時,他們往往會認為自己比較屈居劣勢,


因為他們真的樣樣都比大人差:個兒小、沒什麼權力、


比較不聰明、無法自己作主等等。


這些負面的感覺縈繞在他們的心中,他們可不喜歡。


他們希望自己很了不起,可以在世上留下點光榮的紀錄。


以三歲的小孩為例,他們希望自己是五歲的小孩,


可以做很多很酷的事情;五歲的小孩希望自己像十歲小孩那樣;


十歲小孩希望能夠像你一樣,他們想要學開車……等等。


 


你有沒有看過小孩子將石頭丟進水中的畫面?


也許是因為石頭濺起的水花,讓他感到自己的不凡。


每個小孩都希望自己能激起騷動,展現影響力。


心想,向水中丟石頭和管小孩有什麼關聯嗎?


看到答案時讓我很驚訝!


如果孩子可以激起你的怒氣,就好比他可以在水中濺起水花,


他會很有成就感。孩子這種行為並不代表他沒有良心,


長大後可能成為罪犯,事情沒這麼嚴重。


對小孩而言,這是很正常的行為表現,


他們只是想暫時享受一下權力的滋味,


畢竟大部分的時候他們覺得自己比成人渺少。


或許會有父母會說:「真搞不懂他幹嘛要這樣做呢?」


對喔,小孩子為何要這樣做呢?至少部分原因是----


他想把你逼瘋。


如果小孩正在做你不要他們做的事情時,


你為此動輒生氣,那麼你看著吧!他們鐵定會讓事情重演。


在這本書中,我學到了「不說話、不動怒」的入門原則。


當然我們是人,不可能不說話或沒有情緒。


這原則主要是讓身為父母的我們,儘量少說話、少發洩情緒。


Irean我也一直在努力學習,如何克制自己的剛烈的脾氣,


儘量不對小孩喋喋不休、爭辯講理,


當自己的情緒宛如水龍頭裡的水,停不住時,


捏自己一大把,一次一次地提醒自己,不要再犯了。


 


 


 







ivr
ivr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愛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