揮別學習杯 迎向吸管

 

 

Feb. 11, 2008(紐約) -- 語言病理學者表示,幼兒使用學習杯可能造成口齒不清與其他說話的問題。


 

弗羅里達Coconut Creek地區的語言病理學家、經認證的嘴臉部肌肉專家Sandra Holtzman表示,有可脫卸的蓋子與硬的出水口,經常被用來做為訓練使用杯子的學習杯與/或吸大拇指會造成有些小孩發音與清晰說話的困難。


 

Holtzman向WebMD表示,當孩子吸大拇指時,是將大拇指放在他們的上顎,因此舌頭錯位了,這樣持續讓嘴唇打開,會使他們用嘴巴呼吸,而且牙齒會被推向前或是向外;她表示,當舌頭錯位時,孩子也不能適當地吞口水、吞嚥食物或是液體。


 

她表示,最常發生的問題是口齒不清,但它也會導致發音不正確,像是含糊地發音或說難以瞭解的話。


 

但是Holtzman在一場會議中表示,父母們能做一些簡單的改變來防止這些講話的問題;這場會議是針對嘴臉部肌肉這個領域的研究,為了解嘴巴的哪些結構會造成說話與吞嚥問題。


(你的小孩有使用學習杯嗎?你是否要改用吸管?與其他人在WebMD的為人父母:1歲小孩留言版中與他人分享你的經驗。)


 

【用吸管代替學習杯】

 

Holtzman表示,吸大拇指和學習杯會造成相似的問題。


她表示,如果孩子從胸部或奶瓶轉為使用學習杯,就會傾向於將學習杯當成奶瓶來喝東西,他們會以習慣的姿勢躺著或傾斜脖子,就像是用奶瓶在喝東西;這種學習杯會依據種類而有各種形式的堅硬物質或出水口,而且會將瓶身倒過來喝,這種堅硬物質或出水口就像大姆指一樣會讓舌頭的位置不對,將牙齒向外推擠。


她極力主張完全不用學習杯而改用吸管。


 

Holtzman表示,我們現在有點兒被寵壞了,不像以前在杯子的水溢出時一團亂,但那是錯的。她表示,不要用有出水口的杯子,用吸管放在紙杯或塑膠杯中使用。


 

紐約語言病理學家Joslin Zeplin同意,她表示,學習杯能做為戒掉奶瓶之用,但使用時間應該很短。它可以使用大約一個月,但是絕不應該取代奶瓶,也不應該像奶瓶一樣使用。


 

幫忙安排會議的Zeplin表示,在一個月後就轉換成使用有吸管的杯子;她表示,吸大姆指也是父母應該讓小孩戒掉的另一個習慣。


 

她指出,吸大姆指會使上顎增加不必要的壓力,使它變形;如果兒童的上顎變形,舌頭可能沒有地方休息,導致發音問題;她表示,使用奶嘴比大拇指好,因為至少你可以拿走它。


Holtzman建議,給嬰兒穿有手套的外衣,作為防止吸大拇指的方式。


 


本則由國際厚生國際厚生提供



更新日期:2008/02/20 00:30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愛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