觸口龍隱寺位於阿里山山脈之起點,也是前往阿里山的必經之路,早期在阿里山公路尚未開通前,此地是邱家用來與原住民進行買賣山產的交易活動地點。


後山有座天長橋是山下與山下來往必經的吊橋,舊時原住民會把山上盛產的農產食物背負下山與平地換取日用品或買賣皆是從此處下山。地久橋則是橫跨八掌溪的主要橋樑。


兩橋座落於八掌溪與獨寮山間之河岸上,此二座建於西元1937年間,兩者合稱為「天長地久橋」。是當時頗有勝名的觀光景點。


早期旅遊者至此是到天長地久橋一遊,順便到觸口龍隱寺進香參拜;現在則是到觸口龍隱寺進香參拜,順便走走天長地久橋。「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觸口龍隱寺從遠處看去,上有天長橋、下有地久橋,後有阿里山山脈,前有八掌溪,位於山明水秀天長地久間,雄據天險,為龍抱虎之極佳格局。龍隱寺之地埋形勢倚在龍邊,龍口龍身龍尾的建築更具雄偉 。



竹書梅影弄花時;眾生九龍全會過;


雲龍現首是時機;古佛為先龍為首;


惻隱之心人皆有;憐憫之意眾神知;


人生二字應天時;神龍顯法在人間;


顯化在際化無形;無有之間渡世情。



    是由它處所流傳來之開基濟公禪師所題之詩句,


詩句中清楚的指出觸口龍隱寺是濟公禪師顯法的主要廟宇。


與龍隱寺龍子合照的kevin


觸口龍隱寺前有廣大廟會活動廣場,廟宇的建築物有二層樓,


廟前所見的就是七寶銅製重有三千多公斤全手工打造的天公爐。





虔誠膜拜的kevin,見他站了許久,口中唸唸有詞,就是不肯對我透露隻字片語




 



交通指南:


開車族:走南二高→台18線往阿里山→觸口,走中山高→嘉義市→台18線往阿里山→觸口


搭車族:可於嘉義火車站搭乘縣公車阿里山線於觸口下車



資料引用台灣廟宇http://www.idn.com.tw/temple/intro_t_history.php?t_id=5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愛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2) 人氣()